今天是

當前位置:首頁 > 魅力交城 > 歷史文化

石器文化

 時間:2021-07-01       大    中    小      來源: 縣委宣傳部

  早在舊石器中晚期,交城已成為原始人類生存繁衍的重要區(qū)域。1957年4月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教授、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在交城進行了詳細的考察,發(fā)現了以西嶺范家莊為中心的長30公里、寬15公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區(qū)域,在450平方公里范圍內,分布著49個遺存點,時代距今約8-10萬年左右,由于它具有中國史前文化特定時期的文化特征,同年以“范家莊文化”標示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史前文化地圖。遺憾的是在這一區(qū)域沒有發(fā)現古人類化石遺存,故而,1958年襄汾縣丁村發(fā)現人類牙齒化石后,這一歷史階段文化遂以丁村文化命名。而和交城歷史上同處一縣的古交、后梁舊石器遺存文化則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之末,文化年齡在20萬年之前。

  新石器時期,交城出現了以瓦窯遺址為代表的30余處新石器仰韶、龍山文化遺存,總面積約為300萬平方米。其中,瓦窯遺址1986年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在其遺址出土的小石刀、齒狀環(huán)形器均為該時代珍貴文物。它的發(fā)現將人類環(huán)形齒狀器的歷史提高到了公元前2500余年。